近来读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《秦汉史》,读到三国时期的时候,发现吕先生的一段论述:
合观诸说,陈宫盖倾危之士……一举而危曹公,败吕布,杀张邈,毒流兖、徐,覃及扬域者五年,甚矣,倾危之士之不可与处也。
吕先生的意思是说,结合各处记载,陈宫是一个“倾危之士”。陈宫和曹操闹掰,是陈宫的原因,由于陈宫、张邈叛迎吕布,导致曹操差点丢失兖州,后来陈宫又密谋反叛吕布。
最终导致吕布、张邈被杀,兖州、徐州遭到战乱并且波及扬州,时间长达五年之久,为害颇深。最后得出结论——陈宫这样的“倾危之士”不可与其相处!
但现在,读到吕思勉先生的论断,不由有些困惑,所以还是重新审视一下陈宫的所作所为,看看陈宫到底是“倾危之士”,抑或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斗士。
陈宫与曹操
首先需要说一下,《三国演义》里说陈宫“捉放曹”,之后又因曹操杀吕伯奢而离开曹操是不存在的。据《典略》记载,陈宫字公台,兖州东郡人,性格刚直壮烈,年少的时候就和天下的名士交好,从这可以看出,陈宫也是士族出身,而且非常有才能。
公元191年,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、白绕、眭固、于扶罗等,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。陈宫在作为东郡士人,此时加入曹操阵营。192年青州百万黄巾入兖州,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中被斩杀,陈宫此时主动请缨,游说兖州的长吏,与济北相鲍信共同支持曹操入主兖州。
之后曹操经过苦战,迫降青州黄巾及家属百万口,收降卒精锐为青州兵。至此,曹操在乱世之中有了一州之地,又有了青州兵,这是曹操开始征战乱世的凭仗。可以说陈宫在曹操入主兖州过程中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投桃报李,曹操也非常器重陈宫,每次曹操率军出征,陈宫都负责留守东郡。
194年曹操东征徐州陶谦,陈宫依然率军留守东郡,但陈宫却劝说张邈迎吕布入兖州,反叛曹操。吕思勉先生说“宫与曹公构衅之由不可知”,然后说曹操待人宽厚,而陈宫为人反复,认为陈宫之叛不是曹操的原因。
其实陈宫叛曹操,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曹操在193年杀了兖州名士边让。边让是陈留人,东汉末年名士、大儒,与陶丘洪、孔融等齐名,蔡邕也非常欣赏边让。陈宫“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”,与同为兖州人的边让自然也是“联结”的。
东汉的政治环境之下,州郡长官治理地方,所征辟的掾属基本上都是本地士族子弟,所以曹操入东郡征召陈宫,入兖州之后,程昱、毛玠、满宠等进入曹操阵营。但边让可能名气太大,看不上曹操(估计是因为曹操是宦官之后),多次出言侮慢。
志得意满的曹操,随便找个罪名就把边让杀了,并且株连家属。经历东汉末年的“党锢之祸”,士人阶级是同仇敌忾的,曹操杀了边让,实际上捅了马蜂窝。所以陈宫才决定把曹操赶出兖州,迎吕布进入,其实从后来“郡县皆应”,只剩三城为曹操坚守,也可以看出曹操不止得罪了陈宫,也得罪兖州许多其它士人。
这就是陈宫助曹操,后又叛曹操的过程。我们如果站在陈宫的角度来考虑,陈宫及兖州本地士人,考虑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,一如徐州的陈登。曹操以暴虐的手段杀边让,让兖州士人阶级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,再加上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,让陈宫、张邈决定迎吕布入主兖州。
陈宫与吕布宫说邈曰:\"今雄杰并起,天下分崩,君以千里之众,当四战之地,抚剑顾眄,亦足以为人豪,而反制于人,不以鄙乎!今州军东征,其处空虚,吕布壮士,善战无前,若权迎之,共牧兖州,观天下形势,俟时事之变通,此亦纵横之一时也。\"——《三国志·张邈传》
从陈宫劝张邈的话来看,一方面陈宫利用了张邈不甘居于曹操之下的心理,同时也想利用吕布的“善战无前”。陈宫最直接的目的,是把曹操赶出兖州,由吕布、张邈据有兖州,然后观天下之变。以纵横一时。
陈宫没有料到的是,曹操居然顽强的把吕布和自己赶跑,张邈被杀,家族被灭。195年,吕布和陈宫逃到徐州,依附刘备,后又在袁术的鼓动(袁术答应给吕布20万斛粮食)之下偷袭下邳,占了徐州。
袁术食言,没有给吕布粮食,察觉上当的吕布非常气恼,正好刘备被袁术追的走投无路,只好向吕布请和。吕布让刘备屯兵小沛,共同对付袁术。对徐州虎视眈眈的袁术并没有放弃,他秘密联络吕布下属郝萌,让郝萌除掉吕布。
建安元年(196年)六月夜半时,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,率部攻打吕布。郝萌的部将曹性反叛,与郝萌对战,郝萌刺伤曹性,曹性斩断郝萌一臂,高顺乘势斩下郝萌的首级,用床担着受伤的曹性前往见吕布。
吕布问曹性此事起源,曹性回答:“郝萌受到袁术的鼓动而造反。”吕布又问:“同谋的都有谁?”曹性回答说:“陈宫同谋!”当时陈宫坐在吕布旁边,脸发红,旁人都察觉到了。吕布因为陈宫是大将,并没有追究。
个人以为,一方面丢了兖州,打乱了陈宫的谋划;另一方面陈宫发现吕布刚愎自用,不能听从自己的意见。在这样一个刚愎自用、有勇无谋之人手下做事,陈宫并不甘心。他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,不甘愿做个可有可无的谋士,他一腔抱负无用武之处,于是便有了反吕布的密谋。
既然反吕布,那么陈宫自然是准备依靠袁术了,可惜计划失败。不过吕布也的确优柔寡断,陈宫都这样了,居然也没追究。后来曹操、刘备联合进攻吕布,陈宫曾建议由吕布出城野战,自己固守城池,等曹操粮草耗尽就退兵了。
但吕布妻子却认为,陈宫不值得信任。其实后来陈宫的建议屡次不被采纳,就是这次失败叛乱所留下的隐患,既然陈宫参与密谋叛乱,吕布及其部将怎么可能再信任陈宫呢?198年,吕布部将侯成与宋宪、魏续反叛,缚了陈宫投降。
侯成、魏绪绑了陈宫投降,也是有意思的事情,之后吕布也投降。吕布还想苟活,被刘备一句话送走了。陈宫则显得比较硬气,据《典略》记载,两人有如下对话:
曹操问陈宫:“公台,你平常自认为智计有余,今天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?”
陈宫回头指着吕布说:“就是这个人不听我的谋划,才落得如此;如果听我的,未必会被抓住。”
曹操:“今日之事,怎么说呢?”
陈宫:“为臣不忠,为子不孝,只求一死!”
之后陈宫从容就戮,曹操厚待陈宫妻子老母。其实这段对话也挺有意思,说明陈宫确实比较自负,同时也说明吕布确实刚愎自用,不听陈宫的一些建议。这也印证了陈宫为何参与郝萌的反叛。
结论:倾危之士,只是不甘心罢了
其实在落笔之前,我并没有想好最终结论。但现在我有些想法了:
第一,吕思勉先生说陈宫是“倾危之士”,此言不虚。陈宫叛曹操,引吕布入兖州,的确掀起了一番争斗。战火从兖州延绵到徐州,更甚至殃及徐州,自194年至198年,时间也的确挺长。
但责任其实不能全怪陈宫,即使没有陈宫,袁术依然会进攻刘备,曹操也一直在征讨徐州,这并非陈宫一人之过。另外,如果说陈宫是倾危之士,那贾诩劝说李傕、郭汜反攻长安,岂不是遗祸天下?
第二,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,陈宫是不甘心的,他想有所作为,所以才会帮助曹操又反叛曹操,迎吕布又叛吕布。只不过,陈宫的水平并没有那么高,或者说他看人的眼光有点问题。
南宋陈普曾做过一首诗《咏史上·审配陈宫》:何物曾奴董太师,原陵青草正萋萋。一时翔集多知处,独恨公台不择栖。其中这句“独恨公台不择栖”就是在说,陈宫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明主。曹操诗云“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”,陈公台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……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吕思勉《秦汉史》
宝盈优配-宝盈优配官网-专业配资网-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